吴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智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建议》(建议第2025056号)收悉。我局牵头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认真办理,并综合上述部门的办理情况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中山市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深入剖析了我市当前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现状,精准指出了智慧治理领域的短板,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建议。我局和相关会办单位高度重视,对相关建议予以积极采纳并切实融入部门职能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各方面工作。
一、关于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建议
该建议吸收采纳。
一是强化顶层规划。我市印发《中山市社会治理升级改革行动方案》,部署实施“六大升级改革行动”,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其中,“数字赋能升级改革行动”内容包括:强化基层数据资源整合。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完善镇街、村(社区)、网格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参加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强化基层数治技术支撑。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拓展基层数智场景应用。围绕辖区城乡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领域,充分调研挖掘应用需求,形成一批“AI+”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创新推出涵盖城乡治理、教育、医疗、文旅、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二是夯实数据共享基础。市政务和数据局牵头建设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为全市各部门提供跨部门数据共享、治理能力。聚焦“12345”政务服务平台的智能升级,通过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与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化治理体系,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打造智能化业务受理平台,深化知识库和工单辅助填单系统,提升话务员精准解答能力,减少冗余工单生成,实现工单“源头减量”。建设自动化工单机器人系统,实现工单全流程自动化流转与智能研判决策,有效减轻基层压力。建设中山市经济运行分析平台。通过加强经济数据汇聚、整合、治理,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支撑体系。目前,平台涵盖超10个部门的400个经济运行监测指标、7000万条数据的经济运行数据库,多维度实现对经济总体态势、GDP增长、财政税收、行业结构、产业扶持、企业画像等的分析,初步实现对全市经济态势的感知研判。
三是强化场景应用。应急工作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建设中山市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围绕防汛相关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气象专题、预报预警共25个业务模块,实现防灾减灾工作主动化。建成林区远程林火视频监测预警及治安监控系统,构建起“高空卫星+中空直升机+低空无人机抵近侦查+高点视频监控+入口哨位监视+地面人员不间断巡查巡护”的立体感知网络,为早期火情发现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基层防灾和预警指挥项目建设,打通视频系统、拓展联动机制,实现消防、气象、海事等20个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提升应急指挥和救援处置能力。智慧监管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广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在镇街基层的使用,围绕“以融促通,以智增效”理念,探索构建智慧监管服务新模式,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统一以营业执照二维码为监管入口,打通省市两级23个监管系统,整合双随机、日常监管等共5类监管任务,融合14个监管任务表单,归集形成统一监管任务清单。整合多部门监管检查应用程序,将食品经营、食品生产、药械化经营、药械化生产、药械化使用、“双随机”检查归并在该平台实施监管,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机关、市司法局行政执法主题库、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多方分别报送监管数据,通过主动推送数据,推动数据共享,着力减少执法检查事项多头录入、重复录入,减轻基层监管人员负担,助力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交通工作方面,市交通运输局立足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多套智慧政务系统: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桥梁主动式防撞预警系统、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智慧工作视频监控平台、非现场科技执法平台、智能边坡监测等平台,通过构建智能感知一张网,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有效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水平。打造智能化信访处理流程,实现自动读取、分类分派12345信访数据,自动填报流转表格,有效缩短处理时间,提升信访事项的响应速度和解决效率。
二、关于推进一网整合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积极打通数据壁垒。市政务和数据局根据一数一源一标准要求,指导全市各部门持续开展数据编目工作,通过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打通各部门、各业务系统之间壁垒,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接入工作,为全市政务信息化系统统一用户提供对接能力,截至目前,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已对接审计局智慧审计云、中山市云纳管平台等8个平台。同时牵头联合14个业务部门优化城市大脑专题指标,提升专题实用性,完成10个专题共2102个指标重构迭代,数据汇聚至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并按规定更新,提升了数据时效性与实用性。市交通运输局以“一网整合、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为目标,扎实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治理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 2025 年6月,市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已接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智能监管系统、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等14个系统,共189个数据目录。数据应用方面,为驾培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回流驾培信息至数据中心,实时共享至驾培公共服务平台,保障培训费用清分结算;短信提醒证件到期,回流相关数据获取失效人员清单,推动审批服务个性化;为交警监管重点车辆提供数据支持,共享非粤T牌照车辆数据至交警支队,追踪定位车辆,指挥联合执法。数据共享高效协同,坚持“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完善数据共享制度规范,推进数据资源在线共享,同步数据至市、省平台,已共享260个数据目录。
二是提升网上办事便捷度。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和中山市“一件事”申办系统,精简材料、整合表单、应用电子证照,推动重构业务、系统联通,实现全程网上流转和并联审批。目前,中山进驻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事项达3800余项,网上可办率达87%,实现1490个事项“免证办”,超80个事项实现“智能秒批”;推出1066项“视频办”服务,提供“窗口式”“一对一”咨询和导办服务;“粤系列”等指尖办事平台累计上线服务近2000项。为确保网上办事指南效果,强化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办事指南抽查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含“一件事”)办事指南的精准度与完备度,推动同一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印发《关于开展镇街政务服务事项规范性核查工作的通知》,确保镇街权责清晰、服务高效。
三、关于推动省“粤平安”云平台系统对接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结合实际加强本地系统建设。市委政法委以“一个平台管平安”为目标,依托“粤平安”云平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平安在线”系统建设。从基础数据、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等方面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智治支撑,构建块数据服务体系,搭建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采集、动态更新和全域共享。整合综治中心、政法力量及社会资源,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系统,健全从登记受理到案结事了的闭环流程,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元主体协同能力和风险隐患调处能力。助力平安中山、法治中山建设。该项目预计年内可功能试用。
二是推动“双平台”互联互通。打通“粤平安”和公安“社区警务”平台,实现公安机关排查发现的婚恋家庭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六类非警务矛盾纠纷事件在“粤平安”系统的流转处置,落实全链条闭环管理,推进非警务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和实质化解。
四、关于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市政务和数据局大力推广村级证明事项线上办理,依托中山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推进村级证明事项综合受理,实现证明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出具、真实可靠、不可修改。目前村级证明事项网上办理已覆盖全市287个村居(社区),通过组建全市村级证明业务沟通群,开展网上办理培训,并深入小榄镇东区社区举办现场学习会,多维度引导镇街、村居推进网办工作,让基层证明办理逐步向“零跑动”转型。大力推进基层业务台账电子化管理,面向全市镇街及村(社区)开展功能推广与培训,同步宣传小榄镇电子化登记经验,推动人工记录向数字化管理转变,进一步实现村居业务台账电子化登记、动态化管理的标准化覆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大力推广线下“扫码取件”功能,为引导群众便捷取证,该服务已延伸至黄圃镇、坦洲镇等7个镇街,平均取证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有效解决“窗口排队久、取证不及时、资料保密差”等问题。
市自然资源局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推出面向政府部门的“不动产公开查询子系统(政务版)”“中山市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和“中山市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等多个政务侧的查询系统,供包括基层单位在内的工作人员使用,可通过系统查询不动产、档案及空间图形等信息,减少纸质材料收取和人工核对,便捷高效,月均访问量超过3 万人次。上线“中山市自然资源一图通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规划和地籍查询服务,用户可通过电子地图点选或搜索地址查询全市范围内的规划地块信息和不动产自然属性信息,满足公众需求。全市共配置40个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终端,覆盖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及办事点,将不动产自助查询功能接入“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已覆盖 25 个市镇政务服务中心、31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延伸至多个商圈、产业园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初步实现全域覆盖、多点可查、就近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