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心事?揪心事?中山12345热线快速响应解民忧
近日,中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群众关于客车违停的投诉。智能派单机器人对工单事项自动审核识别,从诉求登记到工单送达具体承办单位仅用时17分钟,从诉求受理到问题处理总耗时4小时3分钟,获得诉求人“非常满意”的评价。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6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国办函〔2025〕66号),明确提出加强热线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发挥窗口作用,更好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助力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近年来,中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已完成38个承办单位66条热线的归并和业务对接,与110报警应急电话实现三方联动。作为统一受理平台,中山市12345热线为市民提供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投诉举报等公共服务,为社会治理法治化、精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聚焦规范运行管理、提升接办质效、夯实工作基础等方面持续优化流程,为新阶段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01 以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 赋能服务升级 制度筑基,规范运行。中山市先后出台《中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中山市接诉即办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12345热线的运行管理机制,明确界定接诉即办的定义、职责分工、办理流程、监督考核等关键内容,标志着我市“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正式确立与制度化运行,确保12345热线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闭环管理,精准服务。中山市12345热线实行“统一登记、分类处置、限时回复、统计归档”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集中处理,首次细化诉求处理边界,规范热线运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21个紧急求助事项快速处置,统一承接企业诉求“马上办”工作,建立紧急事项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智治增效。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动诉求数据共享,强化源头治理,提前制定预案,及时预警处置风险性诉求;引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智能派单、智能客服、智能分析等能力,实现“接收-分析-派单”一体化流程,提升准确性与工作效率。 02 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治 作为省内首部“接诉即办”政府规章,《中山市接诉即办工作办法》首次明确接诉即办概念、阐明村(居)诉求办理角色定位,从数字政府建设角度出发,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智慧治理转变,并明确把接诉即办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源头减量有成效。中山市12345热线建立企业诉求大数据监测中心,通过自动生成数据报告,实现数据可视化、直观化、便捷化;通过建立企业诉求大数据监测分析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开展深度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和思路,每周形成诉求数据分析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为政府施策决策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全力解决企业诉求“疑难杂症”。2025年,企业诉求办结满意率达99%,企业诉求数量下降至300多件/月,实现企业诉求的“源头减量”。 热点问题“马上办”。中山市12345热线通过“接诉即办”机制,为多个诉求人处理楼道堆物清理、井盖凹陷修复、路灯故障维修等热点问题,今年以来,中山市12345热线累计受理企业群众诉求接近102万件,热线平台服务满意率达99.68%。 中山市12345热线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数字赋能,探索“12345+”新模式,打造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政务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