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年发展路,西区街道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政务服务全方位变革,全力当好企业“服务员”、群众“贴心人”,用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奋力书写新时代政务服务“西区答卷”。
西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自2015年10月正式挂牌运行以来,积极打造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模式,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必进”原则,推动共14个部门约40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于2017年在全市各镇街率先开设“一窗通办”综合窗口设置,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此外,西区街道还在城区片和沙朗片分别建成两个24小时公共服务自助区,并依托24小时自助柜设备,在今年创新打造了24小时“铁城易办”小程序,实现线下业务向线上延伸,打破了时间限制,扩展了服务空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全天候自助办服务。 2021年,公安、人社等专业窗口加入综合窗口,在全市各镇街中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内部100%综窗,做实线下办事“一扇门”“一个窗”。 今年以来,西区街道攻克场地、设备、线路及资源整合等重重困难,增设工程建设水电报装综合服务窗口、税务窗口等,实现水、电、税务、公证和工伤等多项业务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事项的集中统一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供给。 为最大化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西区街道通过配备咨询导办专员、安排专人开展业务咨询、指引、预审等前置导办服务,以“圈点式”精准辅导及“零等候”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办事的“一次性告知率”及“一次性申报成功率”,推进政务服务再前移;此外,西区街道于2021年创新推出“智慧导办”服务新模式,利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导办视频”两类二维码,将导办服务“前移”到掌上,借助“互联网+”实现办事企业群众随时随地掌上查询信息、办理业务。 近年来,西区街道通过在全市范围内首推“邮箱预审+双向邮寄”,大力推进“不见面”政务服务改革;推出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涉及公安、卫健、人社等部门的民生服务事项按需求划分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各重要时段;在商事登记、行业准入、社会民生等领域共推出10余个“一件事”联办服务,真正形成“一件事”联办的跨界效应;推广“澳门一户通APP”服务点、“全城通办”“跨域通办”及“电子证照”运用,整合办事流程,降低群众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今年以来,西区街道主动探索新型智能审批模式,助力“人工审批”向“智能审批”的转变,为政务服务赋能提速;同时,创新打造税务社医保“e窗联办”新模式,多维整合税务、社保和医保部门资源,实现社会保险费申报、社保费清缴等12大项税务社会保险费管理相关业务搬进政务服务中心,以“数字赋能”助力服务效能提速升级。 近年来,西区街道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在效能上求提升、方向上求创新、服务上寻突破。汇总相关助企惠企政策,编印成册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力争让企业用好用准各项“惠企安商”新政策;设立“企业服务专窗”,依托“红色管家”、企业诉求“马上办”团队及导办代办服务团队,采取专人对接、专责跟进、一跟到底的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绿色通道、帮办导办、协调推进、专属定制”等贴心服务;不仅如此,西区街道还主动对标广佛深莞等先进城市,今年以来,在全市率先开设“深圳企业VIP通道”,可为来中山投资办事企业提供235项涉企服务事项。 此外,西区街道创新搭建服务园区云招商应用场景,在全市首推“一键找园”服务,为企业打破招商信息壁垒,破解招商引资难题,实现辖区资源统筹共享,助力企业在发展之路上轻装前行。 西区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奥园、蓝波湾、水悦馨园、碧翠华庭等小区建成4个公共服务驿站,打造“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驿站+24小时自助区”的多层次西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进一步为企业群众办事减时间、减跑动、减麻烦。 近年来,西区街道进一步加强实体大厅管理,通过开通无障碍通道、设置爱心座椅、制作大厅导览图、完善便民利民指引标识等,营造更温馨舒适便民服务环境。同时,大力推进“好差评”制度落实,采取日常巡查、回访评价、满意度调查等,丰富政务服务评价评议方式。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官”机制,组建涵盖人大代表、企业群众、机关干部等群体的体验队伍,对政务服务进行全方位“大体检”。优化工作机制及流程、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加强培训指导等,确保群众网络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近年来,政务服务工作成效获企业群众充分肯定,街道政务服务工作多次在市政务服务质量大会战考核中成绩排名前列,多次在市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发言。 政务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前沿阵地,不仅反映了改革发展的方向,也回应着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西区街道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先行的理念,各项改革蹄疾步稳、纵深突破。接下来,将继续紧抓历史机遇,对标高标准,紧抓“放管服”改革牛鼻子,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谋划“西区政务”新供给,为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贡献公共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