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交易项目、评标专家、投标主体等资源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不断扩大,为公共资源交易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为更好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打造包容开放、智慧便捷的 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中山市与东莞市、潮州市、 江门市、韶关市等地 积极探索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协作机制 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1 互签合作协议,共谋区域协作 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场所高效协作是推动远程异地评标高效开展的前提。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为基础,先后与东莞市、潮州市、江门市、韶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框架协议书,明确组织架构、场地安排、见证服务、监督管理等框架要点,为共同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制定了基本遵循。2021年12月30日,由东莞、中山共同开展工程监理招标项目顺利完成评标,成为省内首宗由地市主导完成的远程异地评标试点项目。2022年2月25日,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潮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完成省内首宗水利工程招标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标志着省内地市合作实施远程异地评标正式从试点探索向常态化推进转变。 2 互通系统数据,共享各方资源 远程异地评标依托数字技术,打破地域空间限制,让评标专家在不同地域交易主场、副场远程同步进行项目评审,实现多方资源灵活共享。 1 专家资源柔性流动 评标专家可不受地域、交通成本等限制,副场即可“就近评审”,在降低评标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合作地市专家资源,有效解决本地评标专家资源匮乏问题。 2 场地设施配置共享 主副场统一使用由主场提供的评标系统,保证系统完全切合属地项目的交易规则与流程,网络互联互通,交易场地、硬件设备、音视频监控等可主副场互享共用,实现合作远程异地评标的地市“既可做主场也可当副场”的灵活切换。 3 交易见证服务共享 在远程异地评标点对点互动模式中,严格落实主副场服务流程,确保专家抽取方法、音视频会商平台、交易服务流程、属地监管等要素标准统一。同时,利用粤视会实时互动沟通商讨,实现“区域空间异地、远程线上同步”,有力推动远程异地评标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 互补监督支撑,共促平台发展 一方面,远程异地评审模式打破传统评审的地域因素限制,最大限度地将采购人、供应商和评审专家从地域上隔离,减少“熟面孔专家”的现象,降低可能影响评审质量、干扰公正性的腐败风险。 另一方面,行政监督部门通过行政监督系统进行全程监督,两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评标主、副场工作实施全程见证,大幅增强公共资源交易事中监管水平。 下一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逐步扩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范围,通过试点项目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软硬件支撑、完善协作机制,优化提升远程异地评标方式的便利度,为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奠定基础。